人文学院中文教师教育教研室举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人文学院中文教师教育教研室于10月24日下午在至善楼2207教室举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教研活动。本次公开课由具有丰富研究经验与教学经验的潘冠海教授主讲,课程名称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题为《语文阅读与阅读教学》,具体涵盖阅读性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和教学应用实例等。

课程伊始,潘教授以复习旧知导入的方式,抛出问题“我们如何理解阅读的性质?”,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随后从概念“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出发,结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文《雨的四季》具体段落,帮助学生理解何为“提取信息”,从何处“提取、捕捉关键信息”。潘教授在讲述阅读性质“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时,特别提到“在众多的智力因素中,思维最为重要”,并结合革命作品《红岩》中江姐组织难友狱中绣红旗的事件谈当代启示:革命精神在当今太平盛世的推进与继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潘教授的教学活动组织严密有序、深入浅出,从基础讲解到引用具体文章再到深化剖析,由表及里训练学生思维,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个性化话语。

课后,前来听课的各位教师及时进行了评课与交流,潘教授首先陈述了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意图,表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很多,需要不断琢磨,思考如何以一种“心理学化”的方式讲述与表达出来让学生接受,理论概念的解析必须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不能脱离中学语文教材去解析概念。中文教师教育教研室的其他三位教师纷纷表示赞同,并依次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受。其中前来听课的传媒与新闻学院利求实副教授指出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虽是“外行”,却也听得意犹未尽。这次听课,更新了对于“阅读”的不同视角思考。中文学科的“阅读”与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同样是获取信息,新媒体时代的阅读突出图文并茂,“多”“快”“便捷”,而中文学科依赖文本的阅读,更能还原读书的“本味”,这种解读方式能推动学科间的交流与碰撞,促进新文科的建设与进步。

此次由资深教授主讲的公开课教研活动,为学院中青年教师展示了优秀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专任教师成长提供了精彩的操作示范。

公开课现场

课后研讨